Q-Shop是以共享通路的模式在協助廠商開發社群通路,但很多人質疑,通路可以共享嗎?為什麼要跟別人共享?
其實我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疑問:
- 建立通路不容易啊,耗時費力成本高,憑什麼要給別人使用?
- 通路當然是自己的,誰會讓別人甚至競爭對手進來呢?
- 為什麼要把通路的人脈分享給不認識的人?
傳統的經銷通路以為通路是要獨佔的思維邏輯其實也沒錯,只是在社群的時代,是要吃大虧的。因為當別人以共享方式,集眾人之力在快速成長,攻佔社群通路時,你還在原地踏步。
社群具有以下幾個特性,讓共享才是最聰明的選擇:
- 社群具有開放性
社群是公開的,任何人都可以在社群平台上找到社群,與社群聯絡合作。
即使是有經紀人的社群,也會留經紀人的聯絡資訊讓廠商可以聯絡,
即使是封閉性的社群,如FB的不公開社團,也可找到社團管理員聯絡。
每個廠商都有機會可以找社群合作,難處只在於廠商找不找得到社群,如何談合作了。
- 社群具有多元屬性
社群通常不會只具備一種屬性,例如親子社群主多是媽媽,除了可合作親子母嬰類的商品外,也可合作美妝保養品。若社群主喜歡料理,經常露營,那也可合作廚房用具、食材和露營商品。
所以社群可以跟童裝廠商合作,也可以跟美妝保養品、廚房用具、食材和露營商品的廠商合作。當然社群也還可以跟其他品牌的童裝合作,又有誰的衣服只會穿同一個品牌呢!
不同類型商品的廠商之間不存在競爭,甚至可以合作,共享社群通路的資源對彼此都加分。
同類型商品的競爭廠商本就存在市場競爭,除非跟社群談代言簽合約(要看社群願不願意了),不然也擋不住社群跟競爭對手合作,既然擋不住,共享又何妨,雖仍在相同市場上競爭,但大家的合作機都增加,餅可以做更大。
- 開發社群合作不容易
目前願意配合銷售的社群仍是少數,僅管團購的社群愈來愈多,仍需要靠更多的廠商與更多的社群合作銷售,讓配合銷售的社群愈來愈多。當有廠商在Q-Shop上設定了A社群為分銷業務時,至少表示A社群:
-
- 願意配合進行銷售
- 知道如何使用Q-Shop進行銷售
- 與相同使用Q-Shop的廠商更容易合作
當大家都在Q-Shop的環境下,銷售的操作會因為習慣而變得容易,與社群的合作談判也更有利。
- 社群也在找廠商
站在跟社群維持良好互動關係的角度,介紹其他廠商給社群可為社群創造更多合作機會,社群跟你的關係會更好,合作更愉快,把社群帶入Q-Shop的共享機制,正可以為社群帶來更多合作機會。
即使你不想把社群帶給競爭對手,社群也會自己找競爭對手合作,而且通常不可避免的是當社群開始在曝光你的商品時,你的競爭對手其實也已經開始注意該社群了。
既然社群是公開的,找社群又有難度,與其守著少數的社群,不如去開發更多的合作社群。其實Q-Shop共享的是社群的資源,節省的是廠商去找社群的人力和時間成本(這部份的成本真的很高),使用相同平台可降低與社群合作的門檻,但最後能否合作成功還是要靠廠商與社群合作條件的談判。共享也只能把社群帶到你面前,說服社群跟你合作,還是得靠你自己。
Q-Shop的共享通路是集合更多廠商的力量讓更多的社群加入Q-Shop,再透過共享的機制回饋到所有在平台上的廠商。每個廠商多多少少都有合作的社群或是認識的社群朋友,大部份廠商也有業務能力可以開發社群。
假設平均每個廠商自己有10個合作社群,在Q-Shop平台上有100個廠商,那表示Q-Shop平台有10×100=1000個社群。
因為不是所有社群都會賣你的商品,假設有5%的社群適合,那就是1000×5%=50個,也就是透過共享的機制可以讓你從原本的10個合作社群成長到50個社群。
當通路數可以倍數成長,業績是否也可倍數成長的期待?!更何況廠商和社群加入Q-Shop平台的動作不會停止 !
因為共享的機制,所以Q-Shop是一個會協助廠商開發社群通路的電商平台。
在Q-Shop開店,Q-Shop收月租費用以維持平台基本的營運,Q-Shop更收取系統服務費,因為這是我們協助廠商開發社群通路的價值。很多廠商都會願意支付10%甚至更高的成交佣金給業務,而業務只需要把客戶帶到面前,其他的就交給廠商(從介紹商品到成交)。Q-Shop就是廠商外包的業務團隊,Q-Shop把社群帶到廠商面前,社群的粉絲有消費了才抽佣。
共享的意義就是以較少的付出,獲得較多的回饋,你不想加入嗎?
立即加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