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-Shop客服常被問的問題之一就是:"跟這個社群合作團購?我怎麼知道賣得好不好?“
的確,你不知道!我也不知道!老實說,社群本身也不知道!
廠商收到這樣的回答會很不滿意,又滿是懷疑,既然不知道賣得好不好,那為什麼要先提供試用品,還要支付行銷費用呢?!誰都不想先付出,沒效益做白工的事可沒人想做啊!
站在廠商的立場的確如此,但站在社群的立場又何嚐不是如此,為什麼要幫廠商做免費行銷?團購沒業績或業績不好,那不是也做白工了嗎?憑什麼社群辛苦累積的粉絲,要給廠商免費使用!看起來,就是一個不願打,一個不願挨的情況。
我們其實也有供應商,有幫廠商代操社群團購,而不少是新品牌沒有行銷預算的,經常遇到上面的問題情況,不好好處理,就沒有合作可能,當然也就沒有後面團購機會,我們也賺不到錢啊。
我們可以理解,廠商想用最少的成本產生最大的營業額,而社群也是想要求一個合理的回報。即使有衝突,但至少對團購而言,大家都有個共同的目標,就是團購業績,有業績,廠商賺錢,社群也賺錢,當然我們也少少賺一點。當有共同目標,那合作就會談判的空間了,我想這是廠商跟社群也都該具備的認知。
廠商會糾結的基本上也只是行銷費用,除了少部份單價高的商品不好提供試用之外,廠商多是願意提供試用品的,畢竟不讓社群體驗試用看看,社群又怎麼能介紹出商品特色讓粉絲買單呢。既然稱為行銷費用,就應以行銷效益來評估,不該跟團購業績做過度的連結。社群的行銷效益是可以評估的,有多少粉絲,貼文有多少讚數,有多少點擊,這些從社群過往的貼文可以估算。那社群的行銷效益值多少錢,廠商最簡單的類比就是如果自己去下廣告,要花多少錢才能達到這樣的效益,若自認至少要花1萬元的廣告費,那社群收5千元的行銷費用算貴嗎?
我們自己在跟社群談合作時,會盡量降低社群的行銷費用,甚至不用行銷費用,這過程很辛苦,有時要拿對應的資源做交換。我們盡量跟社群傳達一個概念,賺團購的佣金遠大於賺行銷收入。很慶幸慢慢地有不少社群真的開始以團購收入為主了,但還是很大部份社群會堅持收行銷費用,我們其實也都尊重,盡量談低之後,我們是回報給供應商,由供應商決定是否合作,供應商願意支付行銷費用,我們才會合作。所以廠商有沒有行銷預算,目前來說的確是會嚴重影響社群的合作意願的。
當廠商把行銷費用以行銷效益來衡量價值,是在至少賺到行銷的條件下跟社群合作團購,那團購業績就是紅利,運氣好,會是暴利。為什麼說運氣好呢?因為社群沒賣過,也不知道賣得好不好,我們的經驗是第一次團購業績掛零是常態,重點是社群願不願意再開第二次團購。社群如果認同商品,就會願意再推薦給粉絲,再次開團,就又多一次曝光,粉絲的購買轉換率會提升,會開始有訂單的。
廠商問某某社群團購業績好不好,根本就是錯誤的問題。因為社群賣得好不好,都是別人的商品,不是你的。社群平時的團購業績好,表示粉絲購買力強,是比較有機會賣得動,但社群沒賣過,都不知道賣得好不好。很多大社群覺得不錯的商品,也經常是賣不動的。
簡單的說, 廠商與其想社群團購沒業績怎麼辦,不如就假設社群就是沒業績,然後:
- 評估社群行銷效益值不值得花這筆行銷費用
- 團購有業績是紅利
- 以原本就要操作的社群行銷,還多了一次社群團購的機會
- 遇到賣得不錯的社群,那就是挖到寶了,長期合作就可變成真正的通路
- 相對其他建置通路的成本,社群通路的成本是很低的
若廠商以不同的角度看社群前期的行銷支出,會發現跟社群合作團購就是一個快樂的挖寶遊戲。希望廠商和社群,都可以更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一下,如果廠商覺得社群不錯,社群也認為商品很好,那就不要太糾結在前期的行銷費用多少了,團購的利潤才是共同的目標,如何行銷操作才能讓團購業績更好,才是雙方應該去思考的問題。